找到相关内容618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汉传佛教翻译刍议(上)

    西晋太康二年(282)遗弟子弗如檀等送回洛阳。元康元年(291),在陈留仓垣水南寺,由无罗叉、竺叔兰译出,极盛一时。朱自行因此而成为中土沙门西行求法的第一伟人,其意义和影响是非同寻常的。古译时期杰出的...

    法 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0364788.html
  • 任继愈:汉唐佛教思想论集(4)

    锈的武器用到哲学史上照样要破产。  在全部胡适关于禅学的著作中,占了绝大部分篇幅考证禅宗和尚的传法世系,胡适只是把他的英雄伟人创造历史的观点,重复地搬用到佛教史的研究,于是禅学的历史成为几个和尚个人...

    任继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0864793.html
  • 本生经的起源及其开展(2)

      (42)见《大正藏》第二十二册,页一六四下——一六五上。  (43)《大正藏》第三册,页一0七下。  第三章本生经最初的兴起  第一节本生经兴起的原因  任何一位伟人的凋逝,都是件令人难以接受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2064808.html
  • 王恩洋的教育思想初探

    王恩洋的教育思想初探   20世纪是中国历史上发生巨变的时代,也是伟人辈出的时候。在中国佛教里就出现了太虚大师和欧阳竟无一代巨擘,他们对佛教的最大贡献是推动了佛教和佛学研究的发展,开办了新式的佛教教育,并且培养了一大批新人。在这些新人中,王恩洋先生就是一名比较突出的人物。  一  王恩洋(1897-1964)字化中,四川南充人。东汉安汉侯王平的后人,世以耕读为业,父亲王思敏曾读过私塾3年,除务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3965525.html
  • 天台宗山家派本如神照及其直传弟子

    ,自是严奉戒律,遇事不易其节,刻西方三圣像,旦夜虔事。诵《法华》3400部,《金刚般若》20000部。绍圣二年秋卧疾,命僧净圆唱法华首题增受菩萨,寻梦三伟人立于江皋召手登舟,瞥然西迈。左伸知往生有期,...

    黄夏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5265539.html
  • 椤伽宗考

    立奖不许讲旧所翻经。冲日,“君依旧经出家,若不许弘旧经者,君可还俗,更依新翻经出家,方许君此意。”类闻遂止。   玄类是当代最尊崇的伟人,也还压不倒这个“竞州老小僧”,所以道宣称他为“强御之士,不可及也...

    胡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33666353.html
  • 情绪管理(四)

    流行在伟人、大文豪的墓碑上,刻一大堆的文章,表示这个人很伟大,这个人是完人。但这位英国的伟大作家,在他的墓碑上,却只有那样—句话。  诸位朋友!您可以在一张纸上或是观想I am the man ...

    郑振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13167453.html
  • 明月清风乘愿归 弥天花雨逐霞飞——一代宗师赵朴初先生灵骨回乡树葬纪实

    有关部门负责同志、大德高僧、国际友人、家乡代 表和数不清的普通群众,向这位世纪伟人作最后的悼别。  5月31日,首都佛教界沉痛悼念赵朴初会长示寂回向法会在广济寺隆重举行。中国佛教协会 副会长、咨议...

    王中华 余世磊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4667932.html
  • 宗教与科学——演化与进化

    会被引诱着跟随你前进,而没有太多的抵制。尽管十九世纪的文化与政治的伟人们,在时机明显成熟时,也希望能够引发变革,但是他们往往不是去进行革命性的突变。革新者的这种审慎而有效的态度,反而使十九世纪成为一个...

    罗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0868196.html
  • 推动创造美国佛教文化(上)

    的第二段话是:“仅仅依靠知识和技术并不能使人类过幸福而优裕的生活,人类有充分理由把对高尚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的赞美,置于对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。人类从像佛陀、摩西以及耶稣这样的伟人身上得到的教益,就我...

    沈家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42168336.html